收藏 鼓浪屿严管严查违建 建材上岛或纳入监管范围
- 发布时间:01-13 09:05
  随着鼓浪屿整治提升的深入,对岛上违法建设整治力度的不断增强,整治战役也愈加深入人心,不少居民和商家开始自发行动,拆除违建。与此同时,也引出一个问题:整治违建应该早动手,不能让其成了气候。如何做到从源头上遏制违建,对违建“防患于未然”,值得我们深思。
“漂洋过海”,是建材上岛的唯一渠道。
在岛上,尤以本土的施工队伍最为常见,这些队伍大都没有相关资质。
岛上建材运送只能靠板车。
记者日前调查发现,鼓浪屿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催生出“独特”的违建模式:违建所用的建材,必须靠船运“飘洋过海”上岛;至于违建的施工队伍,反倒是本岛施工队占据了“绝对优势”。管住了上岛建材和施工队伍,或许就能管住违建——理清这些问题,对探讨如何对违建进行“源头管理”,或许有所帮助。
建材上岛:“漂洋过海”是唯一渠道
建材上岛不在监管范围
走在岛上,时常能见三两板车运满一车砖头、钢筋等建材穿行于大街小巷,然而矛盾的是,岛上主营建材的商铺已经绝迹,那么这些建材又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鼓浪屿老居民郑银华向记者透露,若想要在岛上大兴土木,所需建材仅有从厦门本岛购买这个唯一的渠道。而建材上岛,靠的还是最“古早”的方法——船运:乘船运货至鼓浪屿上的货运码头,再用板车拉至目的地。黄家渡边防工作站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现状确实如此,货物一般从厦门的嵩屿码头、第一码头上船,于鼓浪屿上唯一的货运码头——黄家渡卸货。
而谈及码头对运输货品的查验,建材这类日常用品显然不在监管范围之列。“只要不是烟花爆竹等危险违禁物品,我们都一律放行。”黄家渡边防工作站负责人介绍说。
  货船随意停靠择近卸货
事情并非仅仅如此。鼓浪屿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虽加大建材运送过程的难度,另一方面却也给它提供了“便利”:只要遇上涨潮,货船都可以跳开码头,直接靠岸,依靠船上岸上几人的互相配合,搬运建材上岸并不是难事。
这种停靠场地的灵活性也为载有建材货船的就近停靠提供了可能。住在内厝澳路的孙秋华就曾经瞧见这样的景象:满载一船钢材的货船直接靠在堤岸围栏边,几个男子在船上递,另一群工人在岸上接,不一会就完成了卸货,船随即开走。
这样的做法既能节省不少人力,还能缩短运货时间,减少成本。但毫无疑问,如此“小聪明”属违规行为。“船只、货物在进出港时都要先进行申报,在规定的货运码头停船卸货,以防止违禁物品上岸。”黄家渡边防工作站的负责人说,为此,工作站的工作人员时常选择在涨潮时前往海岸线进行巡查,防止货船随意停靠卸货。
但是巡查归巡查,鼓浪屿海岸线如此长,巡查人员又甚是有限,要完全杜绝此情况确保没有漏网之鱼,怕是还有些难。
施工队伍:私人施工队基本没资质
在岛上,尤以本土的施工队伍最为常见,这些队伍大都没有相关资质。
本岛私人施工队 “主场”优势明显
“违建”用的建材解决了,雇请违建所需的施工队伍也并非难题。
岛上的施工队,大抵可分作三大类:本岛土生土长的、过海从厦门岛请来的、隶属房管所的,而在岛上的商家和居民眼中,它们被更直观地划分为:私人的和公有的。
所谓私人的,即多数是一个包工头带几个工人的“草台班子”,承接一些住家或家庭旅馆的小型工程,且基本没有正规建筑资质。公有的则更正规些,相应资质一应俱全。岛内居民和商家不仅不会将私人施工队归入不正规那一列,相反的,这些私人施工队伍的生意并不差,主要还在于价格便宜。“他们开出的价格比有资质的施工队便宜不少,有需要的居民或商家自然更愿意请这些施工队。”一家家庭旅馆的店主张先生透露。
在这些私人施工队伍中,尤以本土施工队伍最为常见。由于成本问题,承接岛上工程的外来私人施工队少之又少,而岛上本土的施工队则不同,他们的施工人员驻扎岛上,队内甚至拥有自己的板车,省掉了一大半“物流费用”,“主场优势”十分明显。
施工队只问利益不问其他
居民对施工队伍的要求普遍“不太高”,只要价格便宜,工程完工质量过关即可;而施工队伍在选择工程时,也同样以获利为第一考量因素,其余一律不会过问。
“只要给钱,施工队基本不会问建的是什么、是否违法建设。”张先生说,这类施工队与业主之间多以口头承诺,并不会签订法律合同。而这种不具备法律效力的雇佣关系,更使施工队伍对参与违建无所顾忌——即便出了问题,也是业主自行承担责任,与施工队毫无关系——岛上层出不穷的违建,也为这些施工队伍的发展提供了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