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市“蚁族”享有“住房幸福&rdquo
专家建议:加快发展公租房,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厦门房租高涨,工资也不算高,我几个同学都辞职去广东找工作了。”厦门一家传媒公司设计师小程在网站发帖说。
    市委、市政府公开征集惠民利民项目后,扩大公租房建设,成为厦门各大论坛上的热门话题。事实上,发出呼吁的不仅是城市“蚁族”,不少专家学者也对外来工“住房幸福”表示关注,他们认为,高涨的房租已经成为厦门用工环境的新瓶颈。在不久前结束的厦门“两会”上,就有不少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加快发展公租房建设。
    专家观点:公租房要“按需定建”
    在今年厦门“两会”上,公租房问题也引起了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的关注。农工党界别提案建议,加快发展公租房,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据厦门市公安局户政处统计,截止到2010年6月5日,厦门全市登记办证流动人口已达110.2万人,以农民工为主的外来务工人员近80万。目前,厦门市的保障性住房保障对象并不包括外来务工人员,近年来,厦门市房价涨幅较大,房价偏高,而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又普遍偏低,难以通过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因此,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难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市政协委员、集美大学房地产发展研究所所长、农工党集美大学总支主委李友华是提案的主要发起人,他建议,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厦门公共租赁房保障性住房体系。凡年满18周岁,在厦门有稳定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具有租金支付能力,本市无住房或住房面积低于城市住房保障标准,都可以申请公共租赁房,不受户籍限制,租赁期最长为5年。租金相当于同类商品房出租价格的60%。在岛外住满5年岛内住满8年后,可按“成本价+银行利息”购买自住,可办理厦门户籍。租赁期为3年或5年,期满退出或再续租。承租人不得出借、转租或改变房屋使用性质,不得用于从事其他经营性活动。空置6个月以上(含6个月)不住的,必须退出。
  要为外来务工人员办理住房公积金,实行住房公积金租、购制度。外来务工人员只要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6个月就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允许外来员工及其配偶、直系亲属提取本人住房公积金账户余额来支付房租。
    根据长、短期不同的住房需求,提供不同类型住宅产品,如对短期居住的提供廉租房、阳光公寓、“金包银”公寓等;对长期居住的除了以上种类,还可以提供保障性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共有产权房和公共租赁房等。
  公租房不能建设得过于集中,要“按需定建”,按照“统一规划、按需定建、租赁为主、购买为辅”的原则,合理确定厦门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外来务工人员需求数量。户型设计以小户型、小面积为主,统一装修。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量减免税费,降低建设成本。资金投入包括企业、社会资金、社会捐赠及其他资金。
  民进市委:把工作前三年纳入住房保障范围
  今年“两会”上,民进厦门市委也提案建议,发展公租房,解决新毕业大学生住房困难。
    民进海沧总支提案信息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振华介绍,据他们调查,由于新毕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没有经验,成不了单位的骨干,毕业后的前几年他们根本租不到政府的廉租房。不少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不提供住房、不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的现象也较为严重。70%以上的外来大学生,只能选择租住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家里,由于租房人多,房租也水涨船高,同时由于好多人初来乍到,被欺诈的现象屡有发生,使他们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处境非常尴尬。
  为此,民进厦门市委提案建议,加大廉租房或公租房的供应。采取政府收购已有现成的社会房源等方式,增加廉租房或公租房的房源;引导房地产开发商转变运作方式,通过建房出租的方式,把项目的出售收益转化为每年的出租收益。公租房建设地点的选择,应与现有和规划中的各产业、工业集中区域相配套、相衔接,为各企业更好地引进所需的人才提供住房保障。
  在增加房源的情况下,把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农村进城大学毕业生在其工作的前三年纳入住房保障范围,允许大学毕业生以个人名义提出申请,或由所在单位集体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经有关部门审核、确认。
  他山之石:各地“蚁族”的“住房幸福&rdquo
    重庆:2010年2月,重庆计划10年内建设4000万平方米公租房,重点解决大学毕业生、外来工作人员、新就业人群等住房问题。
  长沙:早在2003年,长沙为农民工兴建20万平方米廉租房,分别建在东、西、南、北4个城乡结合部。
  苏州工业园区:一是政府鼓励企业自建员工宿舍;二是政府投入建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外来务工人员公寓;三是政府与村集体合作开发外来务工人员住房。
  杭州:2009年杭州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政府适度保障和“只租不售”的原则,面向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公共租赁房。
  【网友原声】
  行走草间:房租太贵啦,受不了了,1/3的收入都填进去了,应该出台措施限制房租涨价,不要让我们买不起房,又租不起房啊!!!应该多建一些保障性安居房,最好每个区都有保障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切实解决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的年轻职工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然后再把房价降一降是最好了,现在房价真的高得离谱。
    忍不住吼了:就目前而言,全国各省市都存在用工荒了,房租还一直在涨。外地人算了一笔账,在厦门一个月2500元,扣房租一个月800至1000元,再扣一下饭钱就所剩无几了,还不如在他们本地找一份1500至2000元左右的工作,还可在家里住,天天可和家人在一起啊。招不到外来工,就本市岛外居民也没人想到岛内上班,要租房子住,而且房租也很高,赚的钱全数交房租都存不了钱。我觉得政府在控制房价的同时也应控制一下房租,不要让它过快上涨。
  llx8143:要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房建设的力度的同时,我觉得也要拿出一部分比例给外来员工住,保证外来员工能安心工作,有归属感。
  星星索:现在厦门在打压房价,房地产市场很冷,可是房租一直往上涨,买不起就算了,还租不起房,实在是郁闷。
  【建议集萃】
    住房
    多建公租房;
  放宽政策,让旧楼房安装电梯,方便老年人上下;
  推动城乡结合部改造:同安后炉、高崎、东孚、翔安新店社区;
  适当放宽入户条件,减少外来人员暂住证年限,让有房产和实际居住者、连续缴纳个税若干年者能入户;
    改造湖滨一里至四里、湖里三航公司预制板房。
  交通
    上下班期间增加到集美同安等岛外BRT线路和班次;
  升级同安的BRT为轻轨,把轻轨延伸到同安老城区各部;
  规划开通低碳、环保、绿色、健康的自行车道,更深层次打造和谐厦门;
  统一建立公共自行车出租站点,方便市民游人使用。
    就学
  加快推进幼儿园学前教育全公办,大幅增加幼儿园园数,减轻家庭负担;
    降低岛内一级校特色校对岛外招生的门槛,平衡厦门岛内外教育资源;
    实行高中免费教育,实现十二年免费义务教育;
    牵头建立学生家长自主拼车网络平台,方便家长就近联系拼车送孩子上学。
    就业
    加大自主创业扶持力度,增加创业贷款,降低企业税负,营造全民奋进的创业热情;
    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政府应制定优惠措施鼓励岛内闲置人才去岛外发挥作用。
    就医
  社区医院政府应该统筹规划,社区医院和大医院联动,医生可以定期到社区医院坐诊,争取做到小病不去大医院;
    加大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降低农民个人交付比例,提高住院报销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治安
    加强文屏、梧村、厦禾路一带监控设施维护,解决老化破损,打击抢劫偷盗频发现象;
  对生活区、学校等进行消防、防地震的指导演练,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使老百姓遇到自然灾害时有所依靠。
    菜篮子
  集贸市场电子秤实施 “四统一”(统一配置、统一管理、统一检定、统一维修)管理,根治短斤少两等计量欺诈行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群众利益;
  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在本地大力建设绿色生鲜基地,让市民吃上放心菜、低价肉,缓解物价上涨势头。
  食品安全
  加大食品、蔬菜检测力度,让百姓吃上放心菜、放心肉;
  下硬手加强食品激素检测,让市民放心喂养小孩,杜绝小孩因吃含激素食品而容易早熟的现象。
  米袋子
  加强早餐工程食品质和量的监管,让市民有便宜和健康的早餐;
  政府投放的陈米口感较差,建议提高新米投放数量。
    其他
  请全市处级以上干部(包括市委书记、市长)每月搭公交车上班巡查 (不要大阵仗,摆设)不少于3天(要有公交车记录),汇总看出的问题,落实整改;
    加强对餐饮业地沟油管理,统一回收处理废油;
  推动岛内外一体化:大力发展岛外各区的公交微循环,控制过多的摩托车和电动车,统一岛内外的通信资费;
  在有条件的社区建养老院,组织护理保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