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民企频跑路引关注 厦拟将2/3的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
- 发布时间:10-25 15:56
  “中小企业跑路的很多,为什么跑路?这跟近年来没有注意扶持发展,促进其成长是有关系的。”23日在厦门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厦门经济特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草案)》时,黄清河委员如是说。
据了解,在人大常委会上出现关注民企“跑路问题”的讨论,十分少见。
近日,“茶之初”老板跑路,一时间在厦门茶叶界引发“地震”,有关其各类传言不断。在岛内拥有三家门店的“茶之初”茶庄,其老板曾成标被曝四处借款后跑路。据债主统计,共有170多人借款给曾成标,本息金额高达6400多万元。就在“茶之初”东窗事发前几个月,金凌龙黄金集团老板王文苓、迈士通公司老板赵剑青以及“摩卡美容”老板李小林等,都因跑路事件被媒体曝光。这些曾经风光的企业倒下之前,几乎都借过高利贷且无力偿还,高利贷似乎成了挥之不去的魔咒。
黄清河认为,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链断裂,因为资金紧张,贷不到款。银行对企业一般是“锦上添花”不会“雪中送炭”,越是需要贷款的企业越难贷到款。三年来厦门政府拿出2.3亿多元的资金扶持中小企业,温州市政府则拿出10亿元救因为高利贷陷入困境而跑路的中小企业。
根据《厦门经济特区中小企业促进条例(草案修改稿)》,市、区人民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年度财政收入增长情况适度增加。记者从分组审议会上获悉,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关于提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比例的意见,《条例草案修改二稿》建议将“用于中小企业的资金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调整到“不得低于三分之二”,调整修改的内容得到与会委员的赞同。
有委员提出,政府主要是营造公平公正的服务平台,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
“政府应该鼓励盘活社会资金,而不是拿钱奖励银行,因为银行本质还是为了赢利。”一位委员这样说。据他介绍,融资租赁公司在浙江等地方运作很好,在福建做得好的是厦门。尽管如此,厦门13家融资租赁公司运作得好的很少。很多融资平台可以通过市场运作,按规定进行贴息或者奖励。拿钱贴银行的做法并不可取。
另外,不少组成人员还建议,厦门要尽快考虑小额贷款公司的问题。小额贷款公司福建省批了80多家,厦门市目前还没有一家。有委员认为,如果社会资金不能盘活,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就很难解决。
观点
老祖宗都知道应该减税
不能以财政补贴促消费
下月1日,营改增试点就将在我市启动,减税成为“稳增长”中的热门选项。昨天,在市财政局主办的“公共管理与公共财政”讲座上,天津财经大学财政学教授李炜光说,减税双赢的道理,其实老祖宗就懂。
李炜光说,《论语》中有个故事:鲁哀公问有若,如今遭了饥荒,国库里的钱不够花怎么办?有若回答:何不只征十分之一的田赋?哀公说:现在征十分之二都不够,十分之一怎么够?有若回答:百姓富足,国君自然也就富足;如果百姓不富足,国君又怎么富足得了呢?
“这其实就是后世所说的经济学道理:减税,表面看政府的赋税收入会减少,但由于人民受惠,经济也因此繁荣,算总账的话,财政收入不仅不会减少,反而会增加。”不过李炜光反对补贴消费,他认为,健康不能靠吃药,通过财政补贴促进家电、汽车等大件消费,将造成资源浪费、生产过剩,还会削弱公平,政府可以补贴低收入者。
李炜光说,收入分配不公,政府的财政政策有责任,当前我国的财政领域也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当、税制结构不合理,企业和居民税负沉重等问题。他强调,征税及财政政策的出台,应当首先取得公民的同意或者谅解;政府要花的钱,也应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所有收入都应当纳入预算,编制完整的预算报告,并建立起预算监督与预算听证制度,这是我们应该走的方向。(记者 林劭彦 通讯员 孔庆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