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思明:老城区蝶变最活力区域 财政收入力争突破15亿
- 发布时间:11-05 09:13
【核心提示】
不管是禾祥西路,还是湖滨南路电子数码一条街,都以其独特的韵味成为鹭岛时尚的一枚标签。十年来,思明区开元街道作为厦门历史悠久的老街道,敏锐把握经济发展战略高度的“风向标”,着眼“创新、高端”,正在朝着厦门最时尚最活力的街道高速前进。
完善民生保障——
试点居家养老服务成效好
开元街道一直重视民生保障工作,每年都舍得拿出大笔的费用用于解决民生难题,实现民生保障工作的全覆盖。
如今,辖区内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高,一个美好、平安、和谐、幸福的生活环境已经形成。
在开元街道7万常住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1.2万人。开元街道在传统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并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点试点工作,提供医疗保健、家政保洁、文化教育、健身娱乐、配餐送餐、日间托管、应急救助等服务。
此外,开元街道还在后江社区试点“以房养老”居家养老模式,就是把手中的房产出租或变现,以租售所得收入作为养老金。
目前社区已有5户老人家庭尝试开展了这种新型的居家养老模式。苏阿姨说,自从房子出租以后,每个月多了1000多元,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对于社区低保、困难户,特别是残障人士、孤老、离退休军烈属,开元街道逐年提高保障标准,全方位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创新社会管理——
500万元织就居民“安全网”
近年来,思明区与开元街道投入近500万元对派出所监控室进行装修改造并建设治安监控系统,建成300多个探头覆盖整个辖区的监控系统,覆盖大街小巷,为居民织就一张“安全网”。
开元街道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着力转变街道职能,增强社区服务自治功能,把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在开元街道党工委书记吕天送看来,让居民感到幸福,就是要在老城区狭小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对需要帮助的居民,街道将从资金、人力、物力上投入,让居民感到平安、和谐。”
街道在有限的空间里考虑建设几座停车场解决百姓停车难问题。比如,阳台山社区筼筜书院旁的空地将建设立体停车楼,规划150个停车位。
位于图强路1号之一的开元街道残疾人职业援助中心,今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已吸引了二三十位残疾人到庇护工场进行职业训练。这里可以为残疾人提供评估室、功能康复室、技能培训室,减轻残疾人家庭的负担。
社区建设方面,在去年“社区建设提升年”的基础上,街道今年继续开展“社区建设巩固年”,全方位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此外,街道将全面启动信息化社区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居民提供包括政务信息、社区服务、卫生教育等便民利民服务。
推动经济发展——
今年财政收入力争突破15亿
民生事业的有力推进得益于开元街道强势的经济发展势头。据统计,街道财政总收入从2003年三区整合前的3亿元到去年的13亿元,发展速度令人惊叹。2012年,开元街道经济发展目标直指——GDP力争完成51.5亿元,财政收入力争突破15亿元。
当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号角吹响,大量岛内企业纷纷搬到岛外。面对企业的外迁,开元街道“腾巢引凤”,将目标瞄准更加具有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几年来,创新金融产业一直被开元街道视为“拳头产业”。创新金融产业不仅提升了开元街道的区域竞争力,也提高街道有限空间里的单位产值含金量。截至目前,街道共引进金融企业38家,注册资本达28.03亿元,其中股权投资合伙企业9家,典当行4家,保险公司6家,融资、投资、担保有限公司19家。
港谊广场、益中花园、中山医院综合楼……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建设,为开元街道凝聚了财富。而正在推进之中的将军祠西片区,也将为开元街道的“破茧蝶变”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结合两岸金融中心建设,引导银行、私募基金等创新金融机构入驻;结合旧城改造工作,扩展区域发展空间……一项项强有力的措施将继续为完善民生保障工作凝聚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