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60多次表态 2012年中央部委楼市调控不放松
- 发布时间:01-10 00:46
多地微调试探2012“坚持年”——差点让“报复性反弹”得逞。
说到2012年的房地产政策,就不得不提到“政策年”这一概念,自从2009年本轮宏观调控以来,每年在年终总结的时候,都有人想称呼当年为“政策年”,但由于每年都跟政策“周旋”,那就必须根据具体年头的不同情况来区别称呼了。前两年可以称呼为政策“反思年”、“试探年”以至于后来的“强硬年”和“见效年”等等,2012年却名副其实地被称为“坚持年”,中央各部委一共60多次表态宏观调控不放松,从年初说到年终,即使在经济滑坡初期,是否动用房地产拉动经济的思路被理论界拿出来讨论期间,“不放松”的发言一直不绝于耳。
在这“不放松”的一年里,舆论并不是一边倒的。年初,由于开发商资金链紧张,就有呼吁取消限购限贷的声音出现;之后,又有拿出“鬼城”吓唬人的,影射从严的政策弄死了某个地区经济;后来房产税扩大试点,又被推测为“替代限购,实为松绑”。但年终的市场“翘尾”,却让人吓出一身冷汗,如果真的没有警钟长鸣,后果可想而知。
经济滑坡,宏观调控动摇不动摇?
早在年初两会上,中央政府宣布调低了2012年GDP增速至7.5,这也是八年来首次调低增速,加上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人们不禁为经济滑坡担心起来。
在房地产业内,一段时间存在着忧国忧民的“危机论”流派,也同时存在着资金链快要断了的开发商组织起来的“阴谋论”流派,“危机论”和“阴谋论”同时发表意见,认为缓解经济增长困难的重要手段,就是让房地产来救中国,确实曾经,美国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靠房地产拉动增长,看了西方人的笑话。
在当年7月份国务院新闻办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表示,房地产调控是2012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重要原因,但为防止房地产泡沫化对经济的长期发展的冲击,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这一官方发言,让鼓吹调控“松口气”的声音彻底失声。
地方微调,探探中央的反应
“也许是中央放松调控有困难,我们从地方上帮决策者找点办法?”
地方个别区域试图找一些突破的途径,直接或者变相放松了限购政策,或者直接给购房人政策鼓励,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某地区解除限购的消息不断传来,但这些政策无一不是短命的,有的在刚刚宣布还没实施就被封杀。<br />
首先是安徽芜湖出台了新政,被房地产业内作为敢于“顶风作案”的范例,各地也都非常关注其事态,希望能从中看出中央精神。
2012年2月9日,安徽省芜湖市出台房地产新政策,对自住普通商品住房进行契税100%的补助,具体是在芜湖市区购买70平方米及以下自住普通商品住房(含二手住房),在办理产权登记时,财政部门给予所纳契税100%的补助。
新政立即引发舆论高度关注,许多媒体将其解读为“救市”,但是刚刚实行三天便被叫停。<br />
同时,上海宣布“外地户籍居民持长期居住证满三年,可以享受本地户籍居民同等购房资质”,2月28日也被叫停。
除此以外,重庆、广东中山、河北石家庄等地,也都从提高公积金贷款限额、上调商品房限价标准、贷款基准利率下浮等方面,刺激购买力,但所有新政都没有获得中央支持,有的发布而没实施,有的刚实施就被叫停。
地方上对中央精神的揣测,导致各种或明或暗的救市政策不断推出,这种“探探中央的反应”的心态一直持续到下半年,终于在温总理一连串“不放松”的讲话中“渐弱”。
调控不是表态,陕西新政引发争议
就在地方政府、房地产业界对中央宏观调控的决心确信无疑的时候,某些地区颁布了“更详尽”的调控政策,除了限贷、限购和限价,有的还想到了“限利”,颁布规定,要求本地区房地产企业开发楼盘的利润不超过一个范围,这些“喊口号”一类的新政,被业内诟病不可行,不仅不能有效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反而让政策变得很不严肃。这里面,陕西的“限利”政策最受关注,一经发布就引来全国一片声讨。
2012年10月,陕西省住建厅和省物价局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分区域测算住房项目成本、公布区域住房销售价格区间、控制房地产利润在10%左右。超出价格区间的商品房将无法在价格主管部门备案,也无法取得预售证。目的在于防止房价反弹,引导刚需人群理性购房。然而对此楼市新政,开发商表示开发成本存在很多变动因素难以测算,购房者表示能否防止房价反弹还要看设置的具体住房售价区间,业内人士称可操作性不强。
任志强认为,这个规定既违反市场经济规律,又严重违反价格法和房地产管理法,并且和现有的税法相冲突。<br />
据悉,至今该政策既无“召回”的通知,又无实施的消息。
符合“主旋律”的微调政策,获准实施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已经持续几年了,而真正发挥效力的,当数“限购令”。2010年4月30日,北京率先规定“每户家庭只能新购一套商品房”。9月29日“国五条”出台后,累计有上海、广州、天津、南京、杭州等16个一二线城市推出限购政策。由于政策连续发挥作用,除了房价上涨被遏制,购买力也大幅降低,一些企业资金链告急,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也受到了影响。<br />
有的是为了变相救市,有的是为了房地产健康发展,多地政府提出了微调方案,2011年至今,各地方政府的微调政策共计69项,其中61项微调政策获准实施,8项微调政策被叫停。
微调获准的政策均明确针对自主需求,符合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初衷和基调。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调整普通住房价格标准为主要微调获准政策。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获准频率最高,如南京、厦门、武汉等城市,另外还有城市采用公积金缴存基数上调、公积金允许二次放贷、公积金首付降低等政策,如广州、杭州等城市。
调整普通住房价格标准也是主要获准的微调政策,如北京上调普通住房价格标准,使更多刚需享受到契税减半优惠。
宏观调控政策,2013年不放松
离新年还差几天,2012年12月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再次强调,商品住房限购政策2013年要继续实行,凡是放松调控、致使房价过快上涨的地方,将继续采取措施并会同监察部对其进行约谈直至问责。<br />
姜伟新明确强调,2013年,要继续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政策和限购措施,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住房需求,支持合理自住和改善性需求。
2012年12月28日,北京市委召开十一届二次全会,会议期间,郭金龙书记不时打断市建委主任的发言,郭金龙让大家放心,房价是能调控的。他的讲话,传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2013年,北京的房地产调控将以平抑房价为重点。郭金龙明确表示:“房价是能调控的,要用正确的方式。”
部委领导和市委领导的明确表态,已经让大家看到了2013年的政策走向。但是2013年的形势很严峻,房产税的出台还在酝酿之中,在没有更好的替代政策推出之前,限购和差别化信贷政策还会很长时间地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