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集美256家企业提供15000个岗位 服务业岗位增多
- 发布时间:03-18 09:02
  求贤若渴
经历春节过后的“抢人大战”,进入三月,仍有不少企业“求贤若渴”。上周六,杏林台商投资服务中心广场人头攒动,集美区举办节后的第二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搭建劳务对接平台。
现场吆喝
256家缺工企业“现场吆喝”,不少企业在招工海报中用大号字体标出薪资待遇、福利水平,以求在第一时间“吸引眼球”,获取青睐。当天,256家招聘企业共提供15000个岗位,现场超过3000应聘者成功找到工作。
【特写1】
“迎合”年轻求职者需求
“后面的几位看过来,等一下有车接到企业去实地参观!”一家运动用品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专员卖力吆喝。像这家企业一样,很多急需普工的企业都把专车开进广场,将现场达成意向的员工直接从招聘会现场接进企业参观。
以前,企业一般只强调“五险一金”,或者工作时间和加班工资待遇问题。然而,现在的“80后”、“90后”员工就业不仅看收入等“硬条件”,更看“软环境”,为此,企业也开始应声而动、“软硬兼施”,尽可能照顾求职者需求,比如提供免费午餐、空调宿舍、子女就学补贴等,有的工厂还配备了员工健身房和直达市区娱乐购物中心的班车,满足年轻人的业余生活需求。
在集美,一项由政府主导的“心灵绿洲计划”得到了很多企业的响应,很多企业在厂区内建立了员工心理辅导教室,专门为有需要的员工提供疏导和专业援助。
这个月,集美区还启动了首届“十佳幸福企业”评选,由区政府主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工会委员会承办,邀请员工为企业满意度“打分”,倡导企业营造人文关怀氛围,改善用工环境、规范用工管理,提升企业的“用工吸引力”。
【特写2】
40岁求职者仍“抢手”
招聘会上,40岁的河南人陈军营喜上眉梢,拥有十几年大厨经验的他,发现自己还挺“抢手”,很容易能找到月薪4000元以上的工作。
今年春节前,他刚刚辞掉漳州一家企业食堂的工作,来厦门和在集美打工的妻子团聚。本来他打算去岛内找工作,因为朋友都说,岛内的酒店餐馆比较多。不过,走了一趟招聘会,陈军营发现,现在要在集美找一份厨师工作也非常容易:不仅一般的小饭馆招人,企业食堂、知名餐馆、星级饭店也都“求贤若渴”。当天,位于集美的味友、日东酒店、中华总工会厦门劳模疗养中心、万达广场等都挂出了招聘信息。
“这两年随着集美城市化的加快、三产的发展,越来越多超市、酒店、商场在这里扎根,相关服务岗位需求激增。”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钟志隆分析说,劳务市场上服务业企业越来越多的“露脸”,正反映了集美产业结构变化、三产加速发展的趋势。
为了应对这种趋势,集美区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今年,集美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指导中心就开设了36个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其中就包括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中西面点制作、收银员等服务业岗位的培训,本地失业人员凭相关证件,还可免费上课。
  【同步新闻】
从“跨省招聘”到“跨省培养”
集美区破解用工难出实招
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
昨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了应对节后缺工难题,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集美区在举办专场招聘会的同时,多管齐下,破解用工难。
区级、镇街级人力资源市场
悉数免费开放
集美以机械、电子、轻纺、化工为支柱产业,劳动力需求较大,根据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供的数据,节后辖区70家重点用工企业缺工总数超过11000人。
为了应对节后缺工难题,在春节元宵期间,集美区人力资源中心节后便将区级人力资源市场和四个镇街级人力资源市场全天候开放,并分别召开了两场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保证劳务对接平台畅通。
据介绍,为了方便企业招工,集美区目前已分别在侨英、灌口、后溪、集美四个镇街设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镇街级人力资源市场,相关求职介绍费、招聘摊位费也都和区级市场一样,全部是免费的。
在多渠道招用外来员工方面,集美区早在2009年就出台了措施,对引进外来劳动力的本区企业和员工以及外地单位给予现金奖励,鼓励 “亲带亲”、“邻带邻”、预防节后用工荒。
引进外地学生
实施“对口”培训
带领企业“跨省招聘”,也是集美区破解用工难的一大举措。据介绍,年后,集美区人社局先后组织辖区企业分别组织人员赴云南昆明、河北邢台、湖南常德、四川绵阳、南充以及江西抚州、宜春等劳务输出地开展招聘活动。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集美还和湖北襄阳的劳务部门建立了联系,TDK、NEC东京电子、朗美运动器材、路达、新凯、宝辰光学等用工大户企业都在襄阳招到了人。上周,集美区人社局还带队到贵州黔南州都均市进行“人才对接”,两地签约了人力资源合作开发协议。
为了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力培训、输送渠道、搭建平台, 集美区还计划依托集美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在外地职校和本地企业间开展“校校企合作”,通过引进外地学生到集美职校实训,为本地企业培养“对口”的职业人才。
目前,集美区已与黔南州当地的职业学校建立了这种人才委培及输送合作。按照这种合作模式,有意向的学生在当地职校学习一年、在集美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一年,再到集美的企业实习一年,毕业后即可直接上岗。
高技能人才
可享政府补贴
熟练、高水平的技术工人不好招,是制造类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应对“结构性缺工”,今年初,集美区专门出台政策,鼓励高技能人才在集美“扎根”。
根据这份《集美区企业高技能人才政府津贴实施办法》,自2013年元月1日起,5年内,对集美区内的“高技能人才”发放政府津贴。其中,技师每月300元、高级技师每月600元,享受期限均为3年。
据悉,这里的“高技能人才”,指的是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当年度本市急需紧缺技术工种,以及集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集美辖内急需紧缺技术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同时,高技能人才需取得有效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在工商注册和税收缴纳在本区的企业生产一线、对口专业技能岗位(工种)连续工作满2年(依据社会保险缴纳记录),且继续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且在该企业技术革新和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骨干作用。
目前,集美区已有先后两批、5名高技能技术人才享受到这笔津贴,目前申请仍持续开放。记者了解到,集美区还计划对引进高技能人才的企业也进行奖励,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