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推进水源地建设管理 闽江水、闽西水都将入厦
- 发布时间:03-22 09:07
  今天,是第21个“世界水日”,今天至28日,是第26个“中国水周”。不久前发生的死猪污染黄浦江事件,至今仍在发酵,也给今年的 “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蒙上了一层沉重的色彩。
怎样更好地保障厦门市民的饮水安全?昨日,厦门市水利局召开《厦门经济特区水资源条例》实施情况座谈会,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汀溪水库的养殖退养工作已经完成大半,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莲花水库等水源建设正在抓紧推进,省里也开始规划北水南调、西水东济工程,未来,厦门人也能喝上福建母亲河——闽江的水。
全市水源地将信息化管理
根据国务院要求和《厦门经济特区水资源条例》,厦门市要建立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项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而建立三项制度,首先必须有技术上的支持和保障。
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就提供了这个技术保障。厦门市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将在明年底之前全部建成。
该系统将对用户取用地表水、地下水水量,重要水功能区,特别是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水质进行实时在线监测,利用信息化平台,提高水资源信息化管理水平。水源地水质一旦出现问题,信息平台就会发出警报,相关部门将立即响应。
近日,该项目的实施方案已获省水利厅正式批复,各分项目正逐步实施,初步投资概算1300万元左右,争取在明年底之前全部建设完成。
今后,水质自动检测系统将覆盖厦门市所有的饮用水源,包括本市的各大水库,以及市外的九龙江北溪、长泰枋洋水库等。
汀溪水库退养完成过半
目前,厦门正在推进中的重大水源项目,有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莲花水库,以及汀溪水库的养殖退养等。
据了解,目前前两个项目正按计划推进中,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自去年3月底开工以来进展顺利,其中的先行工程——龙津溪引水工程目前已全面进入主洞开挖阶段;而莲花水库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力争今年年底建成,明年开始蓄水。汀溪水库的养殖退养工作,目前也已进展过半。
北水南调闽江水将入厦
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厦门都算 “富有”,至少是“小康”,但在水资源方面,却是标准的“贫困户”。据统计,厦门目前的水资源总量12.47亿立方米,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水资源353立方米,而世界人均水平是1万立方米,全国是2500立方米,全省是3200立方米。按照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500立方米以下,就是“严重缺水”。今后,即使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莲花水库等新水源投入使用,但随着人口的增长,厦门依然难以“脱贫”。
为此,我省已经着手研究北水南调、西水东济工程,将闽北、闽西相对丰富的水资源调入水资源紧缺的闽东南沿海地区,以解决包括厦门在内的闽东南地区的长期供水问题。
根据去年出炉的《福建大水网规划》,“北水南调”工程将从闽江下游引调水至福州、莆田、泉州、厦门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等沿海地区;“西水东济”工程从龙岩棉花滩水库调水到九龙江、厦门汀溪水库,解决漳州沿海地区和厦门用水。
目前,北水南调、西水东济工程的具体建设方案还在规划中。
保护水资源治污当用重典
水资源的保护,“治污”是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最大的难题。
老水利专家张宗旺说,厦门虽然在生态建设上成绩斐然,但一些水体近年来污染加剧,也是不争的事实。他说,岛外的好几条溪流,2000年时中下游的水质大部分还能维持在三类,而十年之后,2010年,大部分都变成了劣五类,就是最差的一档。所以,市里才要下大力气,重新去治理这些溪流。
治污为何那么难?张宗旺说,违规排污的处罚标准过低,是一个原因。一般企业都讲究投入产出,如果处罚不痛不痒,远低于排污成本,那对排污者就失去了约束力,甚至出现一面交罚款,一面照样排污,“以罚代排”的奇怪现象。
确如老先生的直言,处罚力度不够,就是对排污者的纵容。如嘉兴市前几天就表示,被投入黄浦江的死猪,是少数养猪户随意丢弃的。试问,如果往江里丢弃死猪,就要被罚得倾家荡产,他们还敢这样干吗?
因此,面对水资源保护的严峻形势,是该拿出“重典”来治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