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门国五条细则严控 也要顾及住宅改善需求
- 发布时间:04-11 09:27
  厦门“国五条”细则落地一周余,有统计显示,厦门岛内住宅成交量环比下跌35%,岛外环比下跌60%,总体来看,房价似乎有下行之势。其中二手住宅成交只有69套,这个数据与3月份日均约310套相比,降幅达八成。这种现象不独厦门如此,深圳版“国五条”细则出台首周,二手房成交量也下降了九成。
也许房屋成交量下降和近期的清明节有关———很多地方的人都有清明不买房的习俗,如果清明节后仍然保持这种趋势,说明调控真的有了作用。这样,要看调控效果,还得再观察一段时间。
就厦门版“国五条”细则来讲,它可能是“国五条”地方版里最长的,严厉程度对于厦门来讲也是历史性的,但放眼国内却称不上最严。比如,非本市户籍居民家庭购房需要提供自购房之日起2年内在本市逐月连续缴纳1年以上社会保险证明或个人所得税证明,限购1套房;本地户籍家庭最多可购二套。这些政策上海等地早就实施。北京针对单身以及离异人群的限购政策,2011年上海版就有了同样的“限购令”,这样的严规厦门并没有。
这些限购措施对抑制投资性需求当有一些作用,其中限制非厦籍人士购房的规定,对于堵死非本地人炒房的作用会很大。据悉,在厦门去年销售的所有新建住宅中,外地客户占比高达53%,其中以省内异地客户为主,很多都出于投资、退休居住等目的购房,并非长期居住。
不过,厦门版“国五条”虽然严,仍然在走抑制需求的调控老路,如果严格执行下去,对挤出投资需求有相当大的作用。但当下通胀这么严重,住房的投资功能并没有太多代替品,为了保值增值,许多人还是会想办法越过禁令,购买房屋。对限制外地人购房的政策,很多人会通过假结婚的办法来规避,对于限购二套房的规定,可通过离婚来规避。据报道,细则出台前后,当地离婚率增高了,有人想通过这个办法逃避20%的税,有人想通过离婚来买房。
当然,调控再严厉也要想办法保护改善性购房者,不能误伤改善性需求,对于“买一卖一”的购房者,应当制定灵活的政策进行引导,不应当增加他们的负担。比如,可以规定重新购房若干时间内,只要卖掉前一套住房就可享受税费及贷款优惠等等。
当下的调控,大方向是要让住房回归居住功能,挤出投资功能,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如果当下国内的通胀不能得到抑制,民众手上的钱没有保值增值的通道,光靠限购来堵投资性需求,恐怕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