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厦试点设置公交专用道 限牌限行收拥堵费没计划
- 发布时间:04-18 09:20
我市机动车百万时代即将到来。(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应对举措
1
设置公交专用道
考虑设置在机动车道内侧,公交站点为类似轨道交通的站台,设置在道路中间,一般考虑设置在干道交叉口,乘客利用过街设施或斑马线进入公交站点
配置公共自行车
在条件允许的公交站点、交通枢纽配置公共自行车,实现公交车与公共自行车的无缝衔接,也是目前我市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
打通18条断头路
为了进一步挖掘道路潜力,今年,市畅通办确定了第一批共七个交通改善点,包括四个路口,两个片区和一个点的交通组织方案已经成型。
路网条件限制也是厦门交通的一大短板。今年,岛内还有18条断头路准备要集中打通。
一波新的信号灯优化也在进行当中,比如近期刚完成的湖滨南路福联路口一线的单向“绿波带”系统。
今年,还有一批道路交通渠化工程即将实施。
机动车百万时代的到来,又引发了大众对于政府“治堵”措施的各种猜测。通过行政手段进行总量调控,恐怕是许多人能想到的最简单办法。那么,究竟是限牌、限行还是收取交通拥堵费?交警部门的官方答案是:目前,哪个都没有真正进入实质程序。
事实上,每年两会,都有委员和代表提出以上三种观点。但是,对于这些建议,有关部门还只是一直停留在简单的交流和研讨阶段。“毕竟要实施一项重大公共政策,并不是短时间内一两个部门就能决定的。”市交警支队科技处说。
相关部门透露,目前我市正考虑在岛内设置“两纵两横”的公交专用道作为试点。“两纵”是金山路、金尚路,“两横”是湖里大道和仙岳路。公交专用道考虑设置在机动车道内侧,公交站点为类似轨道交通的站台,设置在道路中间,一般考虑设置在干道交叉口。乘客利用过街设施或斑马线进入公交站点。这样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行人、非机动车,以及与主干道交叉支路车辆的影响,提高公交车的通行速度。
“如果主干道上的公交车,也能像BRT一样实现快速、准点,相信会有相当一部分市民放弃开小汽车上下班”,相关负责人表示,公交专用道对于提高公交的吸引力,引导个体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也有现实意义。
在条件允许的公交站点、交通枢纽配置公共自行车,也是目前我市正着手实施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我市步行、骑自行车出行的市民所占比例不足10%,但这两种方式拥有低碳环保、灵活方便的特点。相关部门正在考虑设置公共自行车,作为接驳公共交通的工具,比如在一些交通枢纽站设置公共自行车,将起到较好的“减压”效果。公共自行车的设置已经进入前期工作阶段。
14条道路将规划建设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研究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主要是根据道路条件、设置形式、车道条件、车道宽度、设站条件、客流需求以及协调关系等7个方面进行分析筛选。
根据上述7个条件,岛内已经达到公交专用道启动条件的道路有14条,从地图上看,呈现“四纵四横”的网络格局。
“四纵”为:①疏港路、东渡路、湖滨西路;②嘉禾路;③金尚路;④金山路。
“四横”为:①湖滨南路、莲前东路、莲前西路;②湖滨北路、吕岭路;③仙岳路;④湖里大道、枋湖北二路。
5条道路率先开建
根据厦门岛内现有的道路条件,这“四纵四横”公交专用道将被分为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先建设“两纵两横”骨架,分别是金尚路、金山路、仙岳路、湖里大道、枋湖北二路。
据介绍,嘉禾路、湖滨南路和湖滨北路受轨道施工影响较大,需结合轨道完工后的道路恢复工作配套完善公交专用道。东渡路正在进行主要路段的下穿改造,公交专用道应与环岛快速路方案协同设计。因此,这“两纵两横”将放在二期建设,最终形成“四纵四横”公交专用道网络。
分两种模式设置
那么,公交专用道将如何设置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根据规划方案,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将分为“全天候”和“高峰期”两种模式。
“全天候”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全天24小时都是公交专用道,其他社会车辆任何时候都不得侵占这条车道。
而“高峰期”模式则是只在早、晚两个高峰时段才设置公交专用道,其余时段允许社会车辆进道行驶。早高峰时段规划为7:00至9:00,晚高峰时段规划为17:00至20:00。
其中,规划在一期建设的5条道路中,仙岳路的公交专用道将规划为“全天候”模式,其他4条道路规划为“高峰期”模式。
相关人士解释说,从道路条件看,仙岳路是双向八车道,设置公交专用道以后,还剩余双向六车道来满足社会车辆的通行需求。同时,仙岳路上的公交线路密集度高,设置“全天候”的公交专用道,不会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
相关新闻
三片区规划
公共自行车系统
分别是环筼筜湖片区、湖里老城区和本岛东部片区
在设置公交专用道的基础上,厦门还将规划一系列的慢行系统,供步行和自行车出行,解决与公交站点接驳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目前,厦门已经完成《岛内公共自行车系统专项规划》。从规划上来看,厦门将在环筼筜湖片区、湖里老城区和本岛东部片区率先建设公共自行车系统。除了建设自行车道外,还将设置一些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并实现自行车的通借通还。
在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示范项目一期工程中,三个示范项目已经完成或启动。其中,位于思明区文屏路至和平码头之间的老铁路慢行系统已经建设完成。湖里高新区内的自行车道已经完成建设,外围的几条道路(如云顶北路、枋湖北二路等)也将建设自行车道。环筼筜湖片区的一些改造也已启动。
一批“断头路”
将被打通
据悉,厦门还将在完善路网方面下工夫,未来几年内将打通一批“断头路”。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就厦门岛内来说,目前的骨架路网已经搭好,但是一些重要通道还未打通,导致了一些节点的拥堵。
“这些‘断头路’中,目前对交通影响最大的是从机场北环路到东渡路之间的一条‘断头路’。”
负责这项规划的一名工程师一边在地图上比划,一边给记者解释:“因为这条‘断头路’还没打通,车辆从集美大桥进岛以后,如果要往东渡方向走,只能通过成功大道、环岛路及周边支路绕行,无形中增加了这些道路的交通压力。如果这条‘断头路’打通了,就可以分流很大一部分进出岛的车辆,对缓解原先绕行路段的拥堵是有帮助的。”
而另外一些“断头路”的打通,可以加快局部交通的微型循环,使得机动车可以充分利用辅道、支路快速通行,不必把所有的交通压力都集中在主干道上。
记者了解到,这批“断头路”多数将在今明两年内陆续开工建设,最迟的也将在2015年动工。
[运行模式]
路口或将
优先放行公交
设置公交专用道,并不单是“画一条线”那么简单。昨日下午,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研究中心的一位工程师说,公交专用道实际上是一项系统工程。
据介绍,在道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公交专用道多数将设置在道路内侧,再利用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或斑马线作为乘客进出站的通道。
“因此,在已经规划的这些公交专用道沿线,还需要增设一些行人过街设施,目前已作了规划。”这位工程师说。
同时,为了提高公交车通行效率,未来也可能在路口的信号灯设置上,优先放行公交车。
设置公交专用道以后,整个岛内的公交线路也将进行优化。例如,增加公交专用道上的公交车数量,完善与公交专用道之间的换乘、接驳等其他公交线路。
记者了解到,《厦门岛公交专用道网络规划》中,规划设置了16个换乘站点。
提高速度舒适度
坐公交的人才多
早在1994年,厦门就在湖滨南路、湖滨北路设立了公交专用道,但后来名存实亡,变成了社会车辆和公交车混行。由于路权没有保障,导致公交车的速度越来越慢,加上舒适性不高,市民出行越不愿意选择公交车,纷纷买车代步。
规划专家认为,要破解交通难,归根结底要靠公共交通系统。随着公交专用道的陆续投用,以及换乘、接驳系统的完善,公交车出行的速度将大大高于私家车。再加上未来的轨道交通,规划部门希望,通过不断提升公共交通出行的速度、准点率、舒适性和便捷性,促使越来越多的市民更愿意乘坐公共交通出行,从而减少上路行驶的私家车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