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翔安三项经济指标增幅全市第一 财政总收入提高44.8%
- 发布时间:04-29 00:56
  一年之计在于春——翔安区2013年第一季度经济数据近日如约出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财政总收入(44.8%)、地方级财政收入(69.9%)和固定资产投资(29.8%)的增幅位列全市第一,GDP、规上工业产值增幅全市第二。
近日,翔安区召开全区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分析全区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记者在会上获悉,接下来,翔安将继续积极融入我市跨岛发展战略,主动对接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打好“五大战役”,加快推进“三带二加一线”开发,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
市头、巷北、内厝工业片区和企业总部会馆开发进展迅速,天马微电子、开发晶等重点企业形成新增长点,新城核心区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步伐加快,新兴街街景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新圩小城镇完成总体规划方案提升,马巷旧城片区改造、大嶝海鲜街即将实质启动,翔安大道公园将于5月完工……走进翔安,人们不难发现,项目建设已经成为翔安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引擎。
今年,翔安区依旧将坚持项目带动,全力推进全区327个项目,特别是5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成265亿元的目标任务。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给项目落地“开绿灯”,翔安将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切实落实压缩后的审批时限。特别是对重大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将加强区内部门的横向联动,采取并联审批、容缺审批等方式,加快项目前期步伐。
积极培育新增长点
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翔安区的这些努力,都瞄准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据了解,今年第一季度,翔安区工业经济增速逐步回升,投资持续较快增长,招商引资稳步推进。接下来,翔安将不断强化招商措施,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与此同时,继续做好项目策划、洽谈、筛选,主动对接、大力引进大型央企、国企、民企和外企投资。而新城启动区、翔安企业总部会馆、银鹭三期、东寮片区、市头三期和内厝片区等,也成了今年翔安区的招商重点。
与此同时,对天马微电子、开发晶、祥达光电、晋联物流、泰琛金属、辑美彩印、盛达机械、如意情等15个工业项目,翔安区将全力做好各项服务保障,促其早日投产达产、增资扩产。
举全区之力办惠民实事
今年年初,被翔安当地居民亲切地称作“新十五条”的《翔安区关于进一步改善和保障民生工作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今后,翔安区区财政每年将拨出4亿多元,用于社保、就业、就医、就学、创业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翔安的民生保障工作。
这一创举再次说明,翔安区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种种努力,最终的回归点仍是民生。记者在会上获悉,今后,该区将举全区之力抓好就业就学和医食住行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根据翔安区的有关计划,下一阶段,各镇(街)和相关部门将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让新政策家喻户晓。同时将结合征地、拆迁、退养重点村(居)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从而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益。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字眼,在会议中也格外令人关注。相应的举措是——除了推进洋唐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外,翔安还将在新城区域内策划生成一批新的保障性住房项目,而港湾公园旅游项目、后山岩公园、洪前公园的建设也被摆上日程。
大家好
才是真的好
有人说,经济形势分析会常常是一个枯燥的会,各项数字的罗列难有看点。然而,近日在翔安区召开的这场会,务实高效,并引发了不少会外人士的关注。
牵引众人目光的,实质上还是数字。三项指标增幅全市第一、两项指标增幅全市第二,让十年前还是“不毛之地”的翔安,开始起舞在厦门、福建乃至海峡西岸的经济舞台上。
翔安的经济发展,体现在外——高楼林立,道路纵横,这片352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今非昔比。
翔安的经济发展,深藏于内——每年高达4亿元的民生保障投入,让老百姓的心里暖流涌动。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翔安的每一次前进,缘何能得到众人的合力推动?翔安的每一次成功,缘何能换取居民发自内心的喝彩?我想,这就是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