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新政后厦门购房需求大调查:首改直追首置需求
- 发布时间:05-08 08:56
  为呈现“新国五条”政策对整个厦门楼市以及购房者心态的影响,本报周刊于四月底发起一项购房者调查,整个调查通过读者互动、网络调查和现场调查三个渠道进行,延续10天。
与此同时,五一假期期间在文化艺术中心房车展上,也有数百位购房意向强烈的市民参与了问卷调查。这些渠道,使调查样本比较具有针对性。
通过这三个渠道,我们搜集了近800份调查问卷,经过筛选,回收有效问卷605份,构成本次调查的总样本。
基本状况
工薪刚需是绝对主力
接受调查的市民年龄大多在20-50岁间,20-40岁为主力购房群体。其中20-30岁者有155人,30-40岁有185人,二者约占总样本的56%。
在这些意向购房人群中,月收入3000-6000的普通工薪阶层拥有357人,占总样本数的59%,月收入6000-10000元的较高收入人群也达到145人,占总样本24%。可见在近三年经过多轮政策调整和洗牌后,中等收入工薪阶层正成为当下楼市的绝对购买主力。这从侧面也意味着大部分投资投机人群已经或准备退出住宅投资。
有趣的是,在另一个调查问题中,48%的市民表示,他们愿意每月还贷2000-4000元。综合来看,大部分市民或都将拿出月薪一半乃至2/3的比例用于还贷。如果在没有配偶共同还款的情况下,势必会对基本生活品质造成一定影响。
聚焦新政
43%受访者认为新政没达预期效果
对于一个月前颁布的新政,共有6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支持”或“比较支持”,但同时,仅有12%的受访者表示新政有效果,43%的人认为没达到效果,45%的人认为还要再观察看看,后两项可表明,近九成购房者还不认可新政目前产生效果。同时,有70%的受访者认定房价还将有不同阶段的上涨,不过有48%的人认为涨幅不大。
另外,346人(57%)表示受政策影响,自己将推迟置业。而在政策细节中,34%的人认为二手房差价20%的个税是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条款,另有25%和24%的受访者认为二套房首付比例变动和异地限购问题是他们较为关注的政策。
置业需求
近八成青睐120平方米以下房源
令我们意外的是,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中有200人(占总样本约33%)目前在厦门暂无住房,290人(占总样本48%)拥有一套住房。
按照此调查数据,目前已有相当部分意向购房者已拥有住房,这部分人群接下来需要的更有可能是改善型产品,尤其以首次改善的需求为主。
在我们的另一个关于产品的调查问题中,有39%受访者即235人首先考虑购买70-90平方米的住宅,这类住宅大多被认为是首次置业的刚需人群所青睐的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37%的人希望购买90-120平方米的住宅,直追70-90平方米的首置性需求。90-120平方米户型通常适用于首次改善者及少部分首置者。
这两项调查数据表明,在前阶段首置刚需大量消耗的情况下,目前改善性尤其是首改需求可能成为楼市新的重要增长力量。
想买哪里
区域和房价不匹配,置业难以理想化
虽然厦门岛外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岛外销售住宅总量也早已超过岛内,但从调查结果来看,要改变厦门常住市民的小岛意识,仍然任重道远。
数据显示,仍有48%的购房者最愿意置业的区域是思明区;加上湖里区的数据,优先考虑在岛内置业的人群达到总样本数的64%。在岛外四区中,集美和海沧仍是最受欢迎的区域,分别有15%和12%的市民愿意定居于此。
不过矛盾的是,在关于房价承受上限的调查中,365人最多能承受1.5万元/平方米的单价,占总样本数六成;仅28%的人群愿意承受单价1.5-2万元/平方米的房源。但从目前来看,岛内几乎没有均价低于25000元/平方米的一手房,单价均价在1.5-2万元的房源大多数是房龄15年以上的老房子,同时新房大多集中在湖里区,思明区的新房少之又少。这意味着大多数购房者很难挑选到价格合适而自己满意的房源,多数刚需仍然只能置业岛外。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落差也能促进人口往岛外新城流动的频率,对于加快岛外新城的成熟裨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