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环岛路6公里栈道毁坏3.7公里 专家:海边栈道不宜用木
- 发布时间:12-03 09:16

在临海第一线,使用大量的木头作为栈道的材质,不仅市民提出质疑,建筑规划专家也有意见。
上周六,本报报道环岛路6公里木栈道毁坏了3.7公里,每个月一小修,几年就要一次大修。昨天,导报收到来自市民和专家的意见,海边的木栈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
9个钉子锁不住一块木
实际上,再好的木头也经不起折腾。
环岛路木栈道始建于2006年,使用的防腐木是美国南方松,并做了防腐处理。资料记载,它的抗腐蚀耐用性好,握钉能力强,被称为“世界顶级结构用材”。
但在海边,它的超强“握钉能力”表现平平。前天下午,导报记者再到环岛路细查,即便每块木板都有9个钉子固定,但一块块厚约2公分的重木板还是被连根拔起,有的连同钉子一起消失,有的木板飞了剩下孤零零的钉子,铁钉也已经生锈腐蚀。
海边的木栈道都不尽如人意,厦门规划界元老林荫新举例,青岛也建了一条滨海木栈道,同样不成功。媒体报道,今年10月在台风的影响下,木栈道损毁严重,命运同哀。
  木栈道没想象中那么美
实际上,木栈道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
木头带给人一种柔和的质感,脚感舒适,有原生态性。但住在环岛路的市民王先生介绍,环岛路木栈道刚建好的几个月内,看上去的确很新很美,不过很快就不行了,看着很陈旧。
舒适的脚感比不上安全性。由于木头容易腐蚀、变形、松动,木头上的钉子也跟着跑出来,损坏得太快维修速度比不上,路人不小心会被绊倒,刚从沙滩上来的赤脚游客还有可能踩到铁钉,这让管养单位疲于应对。
从生态环保的角度而言,市人大常委、民盟厦门市委副主委朱奖怀指出,大量使用木材并不是一种生态的做法,所传递的理念不好。“即使在北欧木头特别多的地方,也没有像厦门这么做的。”规划专家林荫新补充。
不用木头也没影响心情
实际上,不用木头也可以很好。
鼓浪屿菽庄花园的四十四桥用白色花岗石砌筑,位于海边,因“桥身蜿蜒曲折,凌波卧海”而闻名。规划专家林荫新举例,杭州西湖的“断桥残雪”、苏堤、白堤用的也都是石头。
环岛路6公里木栈道中,已有极少段栈道使用其它材质。比如书法家广场外,有一段栈道使用的是石材,至今完好无损,也没有影响到市民和游客观海的心情。
曾厝垵佳丽海鲜酒楼外的木栈道,有一段使用的是“塑木”,即塑料和木头的复合型材料。虽然不是纯木,但它有木头的颜色、纹理和脚感,比南方松更结实、牢固,露在表面的钉子也更少。
这一材料是去年11月份维修时使用,在今年的台风中,它扛住了重重压力,没有什么损坏。
  专家评析
对木头不尊重 对材质不理解
实际上早在7年前,环岛路木栈道未建之时,就有专家极力反对用木材,教授级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林荫新就是其中之一。“木头是有机的,泡到海水易腐烂,即使不泡海水,太阳晒、风吹雨淋,加上有盐分,会加快腐蚀。”规划专家林荫新指出,给木头做防腐处理也不是长久办法,它不是一个耐久的建筑材料。
他说,在园林设计里,木材使用只是作为一种点缀,小面积布设,增添趣味性,没必要大面积、大范围使用,“对于6公里的木栈道表示不理解”。“这是对木头的不尊重,对材质的不理解。”他强调。
在海边栈道的用料上,林老认为可以使用花岗岩,“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材设计、就料施工”,厦门花岗石多,石文化是厦门的特色,可以考虑用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