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岛内降容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厦门着力推进岛外发展
- 发布时间:01-23 09:17
  着力推进跨岛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承载力宜居度
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有效优化城市空间,加快解决城市化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升城乡科学管理水平。
提升岛内拓展岛外。岛内按照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原则,实行最严格的建设规模控制,加快二产转移,推进功能疏解,提升环境品质。建好城市自行车道和慢行道,完善五缘湾、湖边水库等片区配套。岛外继续推进四大新城核心区起步区建设,加快聚集优质教育、卫生、文化等资源,力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政府工作报告》
“实行最严格的建设规模控制”这一表述已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
岛内降容——这一提议在今年仍是代表和委员们关心的话题,在分组审议、讨论时屡屡被提及。民进界别以及几位政协委员也都提交了相关提案,将其与“美丽厦门”的建设联系在一起。
【现状】
人口 岛内常住人口破200万,超过适宜标准一倍
市人大城建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兼)、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唯山告诉记者,本岛开发容量已超过理想适宜度。按照住建部标准,适宜居住城市人口密度应在1万人/平方公里内,岛内早在2010年常住人口就达到180万,以本岛110平方公里可建设用地计,人口平均密度达1.7万人/平方公里内,是其住建部适宜标准的1.7倍;去年,岛内常住人口突破200万,是住建部适宜标准的2倍。“城市建筑森林”成为我市不该有的产物。
而依据民进界别去年的调研,我市岛内与岛外土地面积比约为1:11,但是岛内与岛外人口密度比却达到了大约26:1,或许要外移120万人,厦门岛才算恢复正常。
绿地 人均公共绿地略高于国家标准,但分布不均衡
王唯山介绍,除了人口密度,人均公共绿地也是衡量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考核指标。而人均公共绿地这块,2010年,本岛人均公共绿地仅8.3平方米,仅略高于住建部国标规定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但公共绿地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思明区,所以形势很严峻。
产业 不少大企业未外迁,专业市场挤占资源
民进界别政协委员调研发现,不仅民往岛上居,而且客往岛上拥。2012年以来我市旅游的游客超过4000万人次,其中有700万人次上鼓浪屿,在“五一”黄金周和国庆节长假等节日里,鼓浪屿游客密度远超警戒线3.5万人次/平方公里。随着厦深动车的开通,旅游观光带来的交通、餐饮、住宿等一系列问题都将面临考验。
民进界别认为,目前厦门,不少占地面积大的工业企业尚未外迁,如东渡码头片区。在湖里片区,用工量大的企业还面临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汽车、建材等专业市场又挤占了大量的空间资源。
  【推动】
首次表述“最严格控制”
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边经卫说,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采用“实行最严格的建设规模控制”这样的表述,体现出了政府的决心。去年“限制和控制厦门本岛开发”的议案办理情况已经通过表决决定继续办理。这意味着该议案的办理将迈入第三个年头。
边经卫说,在生态立法方面,《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草案)》将在今年继续审议。按照美丽厦门的要求,将对提升城市建设环境品质作出决定,更好地保障规划的严肃性。
【对策】
产业布局
吸引第三产业沿轨道交通沿线布局外移
针对目前的现状,民进界别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加速产业向岛外转移,进一步提高我市综合承载力的几点建议》。
执笔人邱晓龙说,首先就是要开展用地普查,重新丈量土地,夯实用地基础。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业立城”,让实体经济形成吸金效应。
他说,一方面人是跟着产业走的,要加大力度在岛外发展产业。另一方面,岛内资源有限,就必须走高端型、集聚型、创新型、开放型、融合型的道路,形成吸金效应。我们不能在量上取胜,但要在单价上取胜。
另外,在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时,应合理规划建设轨道交通新商圈,最大限度地吸引第三产业沿轨道交通沿线布局外移。
做加减法
“不开发、少开发、慢开发”
岛内要做减法,岛外做加法。”王唯山说,近年来,本岛高强度开发,密集度偏高,人口增长过快,导致岛内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比如,本岛中小学、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及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滞后于人口和开发容量的增长需求。即便增容,受用地控制、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也很难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
王唯山说,提高承载力、适宜度,厦门本岛就要按照规模控制,通过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划定生态红线,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
“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应该更多地向岛外转移,提升岛外配套,既能方便工作,又适宜居住。”王唯山说,可以用9个字“不开发、少开发、慢开发”控制岛内容量,不开发是指划定地区严格控制,如山体、沙滩等地区;少开发,是指有意识降低容量,降低开放强度;慢开发,留有一些地方给未来开发,留给子孙后代来开发。
  走精致路线
不盲目比规模 岛外建设要有前瞻性
市政协委员黄咸铮告诉记者,厦门必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特色,有什么优势。厦门还是应该定位于“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走精致路线。在这个定位下,我们就要找出厦门应该做、可以做的;必须做的产业,以及不应该做,不能做的特殊产业与工业。
由于岛内空间、资源有限,厦门不能盲目地与其他城市比规模比数量才对。如今处在调整期,肯定需要经历阵痛,但是这才是长久之计。一些发达国家也曾经是这样的,但他们现在把规划上升到立法的高度。比如说原来是商业区变成了居民区,那地价肯定也会发生变化,有人失有人得。
黄咸铮还说,现在岛外相当于是在白纸上画图,更要有前瞻性,防止重蹈覆辙。
提升宜居度
调整与房地产项目相关的人口政策
市政协委员彭心安在市两会期间提交了《基于人口宜居度,科学控制厦门人口规模》的提案。昨日,他告诉记者,现在岛内不应该看承载力而是应该看宜居度,承载力是一种极限的指标,不能用“人口承载力”作为厦门人口规模设置的基础,要用“人口宜居度”作为厦门人口规模设置的基础,要调整与房地产项目相关的人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