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总投资25亿元,16个项目集中开工!打造海洋产业新高地
- 发布时间:11-07 10:30
11月5日上午,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翔大道北侧与浦滨路交叉口现场机械轰鸣,掌声雷动——鹭江创新实验室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由厦门临空经济片区指挥部、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联合主办,标志着省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迈入全新阶段,为厦门加快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力。
总投资25亿元
16个项目涵盖三大领域
效果图
图片来源: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本次集中开工的16个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涵盖科研、产业、市政配套三大领域,构建起园区发展的坚实骨架。其中,鹭江创新实验室项目首期投资9.5亿元,将聚焦海洋环境安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等核心领域,致力于孵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3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亿元,包括一阳生海洋科技、同舟纵横过程技术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和市级龙头企业;12个市政及配套项目总投资10.5亿元,涵盖市政道路、海沟生态整治工程、公交停保场等基础设施,将显著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园区建设提速
打造“创新、人才、产业”三大高地
自2023年1月获批省级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来,厦门海洋高新区紧紧围绕打造“创新、人才、产业”三大高地的目标,通过“指挥部+国企”模式整合资源,推动园区从“起步建设”向“集聚发展”稳步迈进。
临空经济片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市海洋发展局局长王宇表示,两年来园区建设成效显著,招商引资多点突破,累计接洽企业超320家,伟卓科技,鸿海甲板装备、和新科技、朗诚科技等优质企业先后落地,重点跟进项目意向总投资超170亿元;基础设施加速成型,启动区32个基建项目已完工3个,已开工15个,浦滨路等关键工程年底即将竣工,其余项目计划年底前全部开工;本次同步开工的12个市政及配套项目,将进一步完善园区交通路网、生态景观和公共服务设施,让园区“宜业”更“宜居”;科研平台逐步起势,鹭江创新实验室动工建设、海洋三所翔安基地建设提速、集美大学海工装备研究院即将落地,为园区发展筑牢了坚实基础。
科研平台赋能
构建海洋科技创新生态
效果图
作为本次开工的重点项目,鹭江创新实验室秉持“顶天立地”的规划理念,在深入实施国家战略任务之余,围绕省市战略规划,紧密对标福建省“6+4+5”和厦门市“4+4+6”现代化产业体系,通过深度融合科技链与产业链,在海洋环境安全、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实现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在科技源头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探索新经验、试点新模式。实验室建成后,将进一步发挥“智力龙头”作用,以“科技赋能海洋、创新引领未来”为己任,与园区企业、科研机构形成“创新共同体”,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创高地。
龙头企业引领
注入产业发展新动能
本次开工的产业项目中,一阳生海洋科技作为厦门市海洋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以微生物研究与应用为核心,致力于打造海洋微生物及多肽项目研发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可达4亿元;同舟纵横过程技术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工业流体领域分离纯化技术的头部企业,项目建成后将落地有机膜、陶瓷膜等研发制造中心,达产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
这些优质企业的入驻,将为海洋生物制品、海洋高端装备等细分领域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完善园区产业生态。
展望未来
加速海洋产业集聚
展望未来,厦门海洋高新区锚定发展目标,加快引进一批龙头、细分链主项目,集聚百家海洋企业,深度跟踪储备近千家企业,投用近40万平方米招商空间。园区将依托鹭江创新实验室、海洋三所翔安基地等科研平台,打通“科研成果、样品、成品、商品”转化链条,让更多“实验室成果”变成“产业新动能”;同时加快策划欧厝渔港经济区、海洋博物馆等项目,尽快解决园区员工“吃住行”需求,让园区既有“产业高度”,更有“生活温度”。
本次集中开工活动恰逢2025国际海洋周期间,是厦门落实“海洋强省”“海上福建”战略的具体行动。随着这批项目的开工建设,厦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将加速形成规模化、高品质的产业生态,全面提升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厦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引擎,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厦门力量。
来源:厦门海洋XMHY、投资厦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