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岛外成厦经济第二引擎 四大新城去年投资逾300亿
- 发布时间:10-21 10:50
  “提升岛内,拓展岛外”。2009年8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于伟国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岛内外一体化”。这是“跨岛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决策。
  2010年2月,岛内外一体化——这一历史性的战略正式启动。这是解决岛内外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也是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的要求。于伟国亲自部署,一再要求各级各部门凝心聚力,加快推进。由此,厦门城市建设重点由岛内转向岛外。
  宏图凝众志,重任催奋进。两年多来,按照“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我市以“全域厦门”理念和“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原则,全面拓展岛外空间,优化提升岛内空间,形成了岛内外一体化新格局。
  拓展岛外
  去年四大新城完成投资逾300亿
  记者从市发改委了解到,厦门市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岛外新城建设加速推进,去年四大新城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 今年上半年四大新城完成投资增长27.8%,高出全市投资增速18.9个百分点,带动岛外投资增长23.6%,岛外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63.8%,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岛外,厦门天马TFT项目建成后将是国内第一条、世界第二条第5.5代低温多晶硅TFT-LCD生产线,前场铁路大型货场建成后将成为海西区域最大的公铁、海铁联运货运枢纽,科技创新园、软件园三期等园区将建设成为集办公、居住、商贸、旅游为一体的高科技园区。一批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民生项目在岛外动工建设,岛外路网建设不断加快,灌口小学(实小分校)即将竣工,市第二医院集美院区扩建工程、市第二医院海沧院区扩建工程、海沧区第二实验小学将在四季度开工,翔安第五医院已开展前期工作。伴随投资的拉动、项目的建设,岛外新城俨然成为厦门经济动力十足的“第二引擎”。
  提升岛内
  旧城改造与产业升级相结合
  岛外新城建设如火如荼,岛内提升同样精彩纷呈。厦门把岛内旧城改造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更具竞争力和带动力的中心城市,目前,两岸金融中心、东南国际航运中心等重大片区规划和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与此同时,轨道交通、翔安国际机场等一系列备受瞩目的重大项目,将推动岛内外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提速。走出小岛的思维,厦门以更开阔的空间、更宽阔的视野迎来新一轮发展。到“十二五”末期,厦门将科学健康地“长大”,形成岛内外一体化、岛外各组团各具特色又相互协调的城市新格局,实现从“拳头”到“手掌”的蜕变。
  【热词要义】
  岛内外一体化  主要内容是提升岛内,保持风貌,保持特色,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设密度,提升环境品质,提升城市功能;拓展岛外,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地规划建设海沧、集美、同安、翔安四大新城区组团,逐步建成岛外240平方公里的一流现代化国际性滨海新城,使厦门市建成区扩大到330平方公里。
  【数字快览】
  539亿元
  2012年,厦门市敲定了169个市重点建设项目,着力推进岛外新城空间拓展,产业集聚,功能提升。其中,岛外项目128个,超过项目总数七成,年度计划投资539亿元,同比增加184亿元,增幅52%。
  63.8%
  2012年上半年,四大新城完成投资增长27.8%,高出全市投资增速18.9个百分点,带动岛外投资增长23.6%,岛外投资占全市投资比重63.8%,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大事记】
  ●2009年8月18日  厦门市委十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实施岛内外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部署,跨岛发展战略全面展开。
  ●2010年2月 “厦门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动员大会暨集美新城奠基仪式”举行,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战略由此全面启动。
  ●2011年底 《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正式获批,方案要求厦门市创新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形成岛内外一体化新格局。
  ●今年7月 集美新城百亿项目开工、海沧400亿项目开工;9月3日思明、湖里两批百亿项目集中开工;9月5日同安重点片区项目、翔安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取得新突破。(记者 刘艳 通讯员 李春妮)